我一直是一个工作挺勤奋的人,但最近一两年里,我发现自己突然就不想工作了,写不动了的次数,越来越多。
不是没素材,是我整个人,有点"不在线",总觉得我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听我使唤了。
开会时,同事说一句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心口一紧,想哭。队友随口问一句"晚饭吃什么",我居然会生气:"天天问!天天问!就不能自己想吗?"
然后下一秒,我又开始自责:我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还是……我真的老了?
图源:影视剧截图
上周末,几个老朋友聚会,来了个新朋友,是内分泌科的医生。她笑眯眯地听我倒完苦水,轻轻说了一句:"大 J,其实啊,在你一生的大多数时候,身体的大部分都是不听你使唤的。只是年轻的时候,你感觉不到。"
这话让我激灵一下,毛孔都竖起来了,迫不及待地听她说下去。
大概我的表情太迫切了,她忍不住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就像一个人从来没有牙疼过,从来没有胃疼过,从来没有肠绞痛过,就几乎忘记了自己有牙齿、胃和肠子一样。可它们一直都在工作啊,只是不出问题,你就视而不见。
但当我们人到中年,尤其是接近更年期的这个门槛上,我们身体的变化就很明显了,明显到,咱们不得不感觉到"身体原来不是都听我使唤的"。
我们不再能靠年轻力壮和无知无畏硬顶,我们不得不感觉到"激素"的存在,"自主神经系统"的存在,感觉到了咱们身体的生理极限。
图源:影视剧截图
与其说我们是感觉到了衰老,不如说,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生命的节奏。
作为一个内分泌科的医生,我认为这是好事——咱们在更年期到来之前,意识到了激素对身体的影响,开始去认识、去学习这些影响的原理,能帮助我们从心理和生理上,更好地为即将到来的更年期巨变做好准备。
而且啊,咱们都是当妈妈的,养娃的过程中,像孩子青春期、叛逆期、早恋和真的谈恋爱等等问题,都和激素有密切的关系,咱们自己学习了,也告诉孩子,会对孩子们理解自己的人生,有很大帮助。"
图源:影视剧截图
01
我,是一小半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感觉:"我是我。"我想起床就起床,想吃饭就吃饭,想对孩子温柔我就努力温柔,想对老板微笑我就挤出笑容。
但你知道吗?这个"我",其实只是大脑里一小部分在工作。
"虽然我很想发火,但我忍住了"这是大脑在掌舵,"虽然我很累,但我得写完这份报告"这是前额叶在工作。
图源:影视剧截图
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以为,我自己选择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我生命的真相。
可事实却是:这个"我"能控制的,可能还不到你生命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呢?它们由另外两套系统在默默掌控——而且,它们从不征求你的意见。
第一套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你睡着时还在值班的"幕后管家"。睡觉的时候,心跳为什么没停?手机刷短视频再投入,呼吸也不会忘记。
它们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也叫"植物性神经系统"。
图源:网络
它分为两支:
交感神经——负责"战斗或逃跑",让你应对压力;
副交感神经——负责"休息与消化","我"不能命令它,相反,它能决定我们每一天的状态。
咱们每次发火以后又后悔,下一次还忍不住发火,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发火的是"我的交感神经",而后悔的"我的大脑皮层"。
今天重点跟大家聊的,是第二套系统:内分泌系统——用激素悄悄写剧本的"隐形编剧"。
如果说自主神经系统是"即时反应部队",那它一辈子的好哥们儿,携手战斗的好队友,内分泌系统就是"长期战略指挥部"。
图源:影视剧截图
内分泌系统,掌管着我们几乎一切生理过程的"信息传递和管理",通过分泌激素,把指令传遍全身。
激素由脑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等器官发出,通过血液跑遍全身,影响你的情绪、能量、欲望、甚至"爱的感觉"。
当爹妈的可能知道,生长激素能让孩子长高,但我们不能命令孩子的身体说:"来,给我多分泌一点生长激素"。实际上,绝大多数激素的分泌,都不受意志控制。
要是可以,我也很想命令身体:"别再分泌皮质醇!我不想焦虑啊喂!"但我做不到,不仅无法命令和控制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里,我们还会以为激素就是"自我",是我自己的选择让我产生某些感觉的。
"我喜欢他""我觉得人生没希望了""我今天特别有干劲"……大家说说,我们是不是都觉得,这些感觉是"我"的选择。但很多时候,这些都是激素在替你"做主"。
图源:影视剧截图
排卵期前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达到高峰。
这时,你可能会觉得"老夫老妻"的队友又有魅力了,突然想打扮、想约会,看谁都顺眼,世界充满希望,这不是因为你的春天来了。
而是雌激素在"催婚":"卵子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是生育最佳时机,不要浪费!"多巴胺也会配合上升,让你对身边的异性产生"上瘾"般的迷恋。你觉得自己"爱上了",其实是激素 + 多巴胺在制造"恋爱幻觉"。
这就是大自然设好的程序:"雌激素启动 → 想靠近异性 → 多巴胺奖励 → 我好幸福 → 快生孩子!"整套流程,你根本没参与决策。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每次谈恋爱的时候,觉得,这个人挺顺眼啊,等分手了一看:我怎么会看得上这种人?除了美妙和激情是激素为了繁殖布的局,我们的"崩溃",其实也常常是激素在报警。
图源:影视剧截图
月经前一周,孕激素升高,血清素(抗抑郁神经递质)却下降,这时候,你可能会突然觉得"我老公根本不爱我",看着孩子写作业慢,气得想撕本子,半夜刷手机,越看越觉得自己人生失败。
我们会觉得自己"情绪失控""不够坚强",但其实,是身体化学物质的变化,直接改变了情绪底色。我们的大脑,也依赖这些化学物质来维持稳定。当它们失衡,"自我"就会"死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长期加班,孩子成绩下滑、婆媳矛盾……这些压力会激活你的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大量分泌皮质醇。
皮质醇本是"救命激素"——短期能提升警觉、集中注意力。但长期过高,就会破坏睡眠、降低免疫力、让你更容易焦虑、抑郁、甚至让你产生"无意义感":"我这么拼,到底为了什么?"
很多中年女性说"我突然不想奋斗了",不是懒,是身体在用激素说:"再这样下去,你会垮的。"
图源:影视剧截图
02
更年期和青春期:
都是激素的"大换季"
先说说咱们自己。
每个月,我们的身体都在经历一场"微型更年期"。从月经第一天开始,雌激素慢慢上升,到排卵期达到高峰——那时候,你皮肤好、心情好、自信爆棚,连走路都带风。
排卵后,孕激素开始主导,你可能会乳房胀痛、情绪低落、食欲大增。如果没怀孕,激素断崖式下降,月经来了,一切归零。这就是为什么对激素感觉明显的人,会觉得排卵期像恋爱,月经前像抑郁。
图源:影视剧截图
而到了更年期前后,这场波动变得更剧烈、更混乱。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不再规律分泌,时高时低,像坐过山车。
于是我们会感到:突然一阵燥热,汗如雨下(潮热)深夜醒来,枕头湿透(盗汗)记忆力下降,开会想不起名字("脑雾")情绪像钟摆,前一秒笑,后一秒想哭睡不着,睡着了又惊醒,这是"更年期综合征"。
这是身体在说:"我要换挡了。"与此同时,很可能,我们的孩子,也正经历着另一场"激素风暴"——青春期。
图源:影视剧截图
想想看,那个曾经黏着你叫"妈妈抱"的小暖男,现在一回家就关门,你说一句,他顶十句。乖巧的女儿,突然开始熬夜、化妆、偷偷谈恋爱。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性激素(睾酮、雌激素)开始飙升,多巴胺系统被激活。
他们不是故意叛逆,是身体在说:"独立万岁!冲向世界!"这时候,他们容易冲动、情绪化、追求刺激,甚至做出一些让你看不懂的决定——比如为一个人逃课、为一段感情绝食。这也不是"学坏了",是他们的大脑正在被激素重新"布线"。
更年期和青春期,其实是生命两端的"激素大换季"。一个在"收",一个在"放";一个在告别生育力,一个在迎接成年礼。
作为妈妈,我们很可能既是更年期的亲历者,又是青春期的陪伴者。我们自己在经历激素的动荡,还要去理解孩子的动荡。这太难了,所以,假若我们能够提前一点做准备,会好很多很多。
图源:影视剧截图
03
我们如何跟激素相处
我们不能控制激素,但我们可以学会跟它相处。就像我们不能命令大海平静,但可以学会冲浪。
第一步:觉察。
当你突然情绪低落、暴躁、疲惫,先别急着自责或指责别人。停下来问自己一句:"我是不是……被激素影响了?"
月经前一周,我特别容易对老公孩子发火 → 可能是孕激素在作祟;
连续加班后,我突然想辞职、觉得人生无望 → 可能是皮质醇太高;
孩子最近特别叛逆,动不动摔门 → 可能是睾酮 + 多巴胺在"造反";
觉察,就是把"我失控了"变成"我的身体在反应"。
图源:影视剧截图
第二步:回应,而不是对抗。
激素不是敌人,它是信使。它告诉你:你需要休息、需要支持、需要调整。
我们可以这样做:给自己留"缓冲带":
我知道自己月经前情绪敏感,那就提前跟老公说:"下周我可能容易炸,你别往枪口上撞。"
开会前深呼吸三次,给自己 5 分钟"情绪降温"。还有很多外在行为,能够帮助我们调节激素:
规律作息:睡眠是激素的"校准器";
适度运动:散步、瑜伽都能提升血清素;
均衡饮食、补充营养素:中年容易缺乏很多营养素,也会让身体失衡激素报警。
图源:影视剧截图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养娃过程中,咱们可以多跟孩子一起聊聊激素问题,别再只说"你哭什么,莫名其妙"、"你就是不懂事",而是说:"妈妈知道你现在身体变化很大,有时候自己都控制不了情绪,对吧?
没关系,这是正常的,可能是某种激素带着坏情绪冲上来了,我们可以先感受它,让它来,但是我们不害怕它,它是来告诉我们,该休息一下了的……"
04
尾声
老实说,关于情绪和自我状态调整的文章,过去 10 年里我写了很多,可这一天的聚会上,内分泌医生说的这些话,让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说的情绪调节背后,藏着生理规律。
这不仅扩展了我的知识面,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更加了解,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我对"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这些词有了全新的看法。
原来我们特别想要去管理的很多东西,或者各种媒体上宣称,成功女性,好妈妈需要管理的这个那个,很可能根本不是"我"能够去"管理"的。
我甚至重新定义一下我自己:
"我" = 一小部分清醒的自我意识 + 大部分不受控的生理系统。
图源:自己拍的
就像一艘船,"自我意识"是船长,站在甲板上发号施令。但真正推动船前进的,是海底的洋流(自主神经系统)、风向(激素水平)、潮汐(昼夜节律)……船长可以调整帆向,但无法改变大海。
当我们疲惫、暴躁、低落、失控时,别再急着骂自己"不够坚强""情绪化""不像个妈妈""我老了,没用了"。
也许,是身体在说:"我已经撑了很久,放下吧。"
今天这篇挺长的,如果你看完觉得给了你新的启发,一定记得多多点赞留言转发,鼓励一下我。
图源:自己拍的
正在团
� � 尽力了!名额就只有这么多
� � 首发 | 一瓶抵三瓶,懒到极致也能美到发光
� � 点击【阅读原文】
搜索历史文章
利鸿网配资-利鸿网配资官网-南京股票配资网-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