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
——今天的编辑 谭孃
书接上回,我们在西屠场街找到了一张,小众的,市面不常见的云南风味菜单(戳《》)。
店内日常仅供应4款餐食,全是不常见的云南好味,基本不踩雷。原料和做法都新鲜得很,让我这个外地人也见了见世面。
在城市的另一头,龙湖滨江天街,还有一味云南好味,野芽YEYA,主营小锅米线。
钻进崔家店横三街,商场与小区之间的行道不宽,时常因大车流量而堵塞。野芽与一抹多餐饮大店小店隔绝开,正开在地下停车场入口之上。
未开灯时白色招牌更难被发现,好在找了好几圈停车位,再钻上楼,正遇见灯光照亮两个手写字样。
钻进小巷,再穿过门前茂密的绿植,即便空处延伸出几张小桌,高峰期也难担就餐全责。
店小,仅有的三位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菜单在一桌点完单后迅速被传给下一桌,就算来得不算晚,许多菜也已经售罄。
主要还是吃米线。左侧一整页里,小锅米线、稀豆粉占主要,只靠米线、饵丝作主要区分。
小吃分三大类,土豆、小豆腐、鸡纵菌,价格均在10元左右徘徊,较为美丽。
也没有过多的选择,点完单,迅速找位置坐下是重中之重。
店内依旧用了些竹编、丝瓜瓤之类的小物件做了装饰,加上木板的氛围与蓝染布、碎花布,尽力把地方特色烘托出来。
小料台上,海椒油、盐巴等交给食客自行DIY,柠檬水更是自助管够,不过来都来了,特色的酸角汁可以搞一瓶。
较为迅速地,小锅米线上桌。厚重的红油,足量的薄荷之下,是刚出锅烫口的米线,就算是小份,肉和米线的量都充足,完全够一位成年男性食用。
稀豆粉相较下清淡不少,像极了双臊干杂,盛在雪白的稀豆粉上,红的白的绿的黄的,主打一个色彩丰富且鲜艳。
这次学乖了一点,怕又和上次一样攉不转,把饵丝替换成米粉,整体清爽不少,但又有点不巴粉,总体来说还是要在食用方法上下功夫,用喝的,最合适。
三款不同风味的洋芋,最粗暴的区分是辣度不同,其中又以傣味最辣。温和的,也是最特色的腌菜膏洋芋,点一份来尝,结果成了全场最佳。
过了油但不突出焦脆感的土豆徘徊在断生边缘,起锅后迅速与云南特色的腌菜膏一起拌,微辣又很有嚼劲,分量亦合适,双人佐餐小点刚好。
小豆腐就是常规的石屏小豆腐,贵在有两味蘸水,一碟湿料:腐乳海椒面和香菜,搅匀后蘸取,一味干碟,是小豆腐常规搭配。
鸡纵菌,如果非要拿来对比,那自然是不如木瓜树小馆的有人味儿,野芽的更像小学在小卖部买的成品鸡纵菌零食,更干更预制一些。拿来下酒倒是合适的。
姗姗来迟的饮料就普通得不得了,话梅柠乐和柠七,不能算锦上添花。
人均是便宜的,不过算来算去确实都是小吃而已,隔壁桌来了又走走了再来,翻台率是足够的,而我们吃得慢悠悠,吃到里桌都空了出来,朋友们才缓缓来团聚。
再点单,依旧是这样的搭配,甚至不需要提前告知他们哪些美味,再点也是同款。
但是大家口中的美味。想要随口吃一点云南味,东门上也有local的好选择。
下大雨
大家注意安全噢!
今日编辑 | 谭孃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成都的雨,成都人的脚
@猫宁安七
@Fion
@侯米侯
利鸿网配资-利鸿网配资官网-南京股票配资网-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