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我们时隔五年后更新了北京的好喝咖啡馆,当时就惊叹于北京咖啡水平藏龙卧虎,实力小馆着实不少,根本没喝够……
于是这一年多,我们又跑了几次北京,花掉将近五位数,攒出了北京咖啡地图第二弹!

每家店有什么优点我们后面说,但先想分享一点这次的北京咖啡馆喝下来的心得:
越来越多咖啡馆开始注重细节了,体验感大大提升,都是让人感叹用心的加分项!
比如有一家店的手冲,会用到多边型杯子,每一边喝到的风味都有细微差异;还有的店出品时会配上温度计,让你感受一杯咖啡在不同温度下的风味变化。

另外格外开心的一点是,带有浓郁北京特色的胡同咖啡馆,这两年又陆续回归了(之前胡同拆迁改造搬走不少还挺惋惜的),这次就被我们挖到三家值得专程前往的。
此外,在偏爱日式深烘的北京,精品浅焙和创意特调也越来越多了,你能明显感到这里的咖啡生态愈发丰富有趣。

这次更新一共包括 6 家店,本地居民或者外地游客,都能喝得很开心,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店吧!
温馨提示:所有地址电话都列在文末卡片,可以一键保存,欢迎转发给身边的咖啡爱好者。
1
胡同深处的咖啡宝藏:
沉浸式体验超丰富手冲
三川咖啡


这里绝对是手冲爱好者的天堂,菜单非常丰富:从浅烘到深烘,甚至许多微批次小众豆都能找到。
最强的是,选的豆子以巴拿马和埃塞俄比亚为主,其中瑰夏占据了菜单的三分之二,但因为是自烘,价格非常友好!
友情提示:人多的时候建议直接用小程序点单,每一款咖啡都标注了清晰的处理法和风味。

如果你是深烘爱好者,请一定要来试试,从选豆到冲煮、价格都是本地 TOP 级!
我们喝到了一支不太常见的深烘瑰夏,还是来自巴拿马艾力达庄园(BOP 常年前三,和翡翠不分伯仲的大名庄)的暗房水洗(巴拿马近年流行的创新处理法,特点是使用空调房或遮光环境进行缓慢干燥,以保留豆子胚芽活性并提升风味完整性),盛惠 88 元,别处喝肯定要三位数的~
主流的巴拿马瑰夏为了保留花果香,大多浅烘处理,这支豆子反其道而行选择深烘。它甜感充沛的同时,还保留了花果的复杂风味,口感醇厚,余韵甜美悠长,让人念念不忘。

不过目前店里的深烘焙暂时下架了,老板准备进一批贵贵豆子,过段时间就能喝到!
经典产区处理法的豆子,三川也会更用心。
我们点的埃塞俄比亚日晒出品就很精致,浅烘豆会贴心配上杯盖,这样做能聚拢香气,揭开盖子闻香也充满仪式感。
此外,浅烘的豆子口感大多清爽,所以三川特意选择了厚壁杯来呈现。这种结构可以显著提升咖啡的醇厚度,能让我们充分感知风味细节。
这支埃塞日晒喝起来不仅有明显的莓果风味,入口的甜感和顺滑感也很不错。

意式咖啡虽然只有一款拼配,但同样值得一试,是日常安心稳定的存在。
这是一款固定的拼配,来自三个产区:埃塞俄比亚、巴西和哥伦比亚。我们喝了一杯澳白,牛奶和咖啡融合恰到好处,入口咖啡香气浓郁,风味像一杯无糖版热可可。

在「三川」,无论是追求极致风味的探索者,还是只想简单喝杯好咖啡的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
咖啡师虽然忙,但依然能游刃有余把控细节,会根据不同豆子特性搭配不同滤杯,手冲出品时会单独配小杯气泡水清口,每一杯都会做简单介绍。
这些共同为我们呈现了一杯,能沉浸体验的好咖啡。

2
隐藏在小院里的赛级体验
一站喝齐国内外热门品牌
候鸟
而夜幕降临,候鸟则摇身一变成为神秘的胡同小酒馆。这家店与酒吧合作了三年,"早 C 晚 A ",也正因如此,店里的特调菜单时常可见烈酒元素。

店里的咖啡师打过不少大小比赛,所以你能在店里喝到赛级出品。
我们点了最难驾驭的"浓缩咖啡",算是一个小考验吧,结果有点惊喜,浓缩喝起来非常平衡,核果风味明显。
萃取用到了咖啡师比赛同款方案,咖啡师出品时还把萃取参数展示给了我们,非常有意思。

手冲也非常值得喝,因为咖啡师会根据不同品牌烘焙的特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定制不同的参数。
我们喝到了一杯印象深刻的水洗瑰夏,甜度爆炸,来自加拿大的品牌 Monogram。
这个品牌的创始人是今年 WBC 世界咖啡师大赛第三,也是多年进入世界级比赛的老选手,他们的烘焙非常厉害也很有风格,尤其是甜感突出但又不失酸质。

候鸟咖啡的咖啡师对这支豆子有自己的见解,她会拼配不同粒径的咖啡豆,并用不同的研磨度分别研磨,拼配后的干粉有粗有细,然后再萃取。
粗粉突出了花果风味,细粉增强甜感、提升口感,最终呈现出一杯甜感极高,同时又有明亮果味的手冲咖啡。

店里的特调也很推荐,你能喝到复刻比赛的创意咖啡,也有带烈酒的特色饮品。
我们喝的这杯,正是咖啡师参加北京赛区比赛的作品,整体的结构还挺复杂的,有自制的草莓糖油、菠萝酵液、蜜瓜自留汁和松针烟雾。
入口绵密,莓果与菠萝的甜香扑面而来,喝起来又非常清爽并不会觉得甜腻。

这里偶尔还会举办吧台接管类的分享活动,比如前一阵就有虹吸壶的分享,每周也会举办咖啡流水席,一次就能喝上很多烘焙商的顶尖豆子。
在这样一个惬意的胡同小院里,不仅能喝到一杯好咖啡,还能聆听专业的出品讲解,很适合对对精品咖啡感兴趣的朋友前来探访。

3
不失温暖童真的独行
特调有趣,手冲稳定
独行咖啡馆

特调值得一试,灵感命名大多来自影视剧和流行金曲,和店里的文艺氛围如出一辙。
我们点了一杯"去有风的地方"(刘亦菲和李现主演的电视剧,讲述大理慢节奏生活),它是在浓缩埃塞基底里加入了冷泡龙井和自制酸木瓜露,喝前还会效仿本地米线店,用刀刮取少量山胡椒根碎屑在上面。
喝起来酸甜清爽,还有淡淡的山胡椒辛香,似乎真的去到大理吹起了风。

另一杯特调"卡罗尔"(凯特布兰切特和鲁妮玛拉主演的文艺电影)就很适合冬天来喝。
这款的浓缩基底用的是深烘拼配,入口是微咸的奶盖,而咖啡里加了柚子酱和橙皮,带来轻盈上扬的柑橘风味,香甜明媚不觉得太厚重。

这家的意式出品也很不错。
我们喝了一杯 soe 美式,豆子是一支浅中烘的埃塞俄比亚日晒,中高温后呈现出明显的柑橘风味,入口顺滑。
能喝到这样一杯风味较清晰且愉悦的平价美式(意式对稳定行和细节要求还挺高的,现在太多做不好一杯基础美式的店了),在北京其实真挺难得。

吧台另一侧专做手冲,豆子以经典产区的传统处理为主,日常喝喝不出错。
我们喝过一杯埃塞俄比亚日晒,到了低温后依旧有着浓郁的果香,触感圆润,简单但满足。
此外,每一个杯子都是老板自己淘来的,每一个都不一样,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去选择杯子,也是去这家店的乐趣之一。

4
既是安心稳定的社区胡同店,
也是链接行业的专业大舞台
CENCHI 汵奇(东四店)
三年,三家店——从胡同口社区店、外带窗口到老厂房的综合餐饮咖啡馆,每一家都与众不同,这是汵奇交出的成绩单。
而我们最钟情的,始终是这家东四店,因为这里最丰富最有活力。
它既是一家胡同口的社区店,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日常需求;也像一个会客厅,很多爱好者都喝成了老朋友;此外它更是一个链接咖啡行业的舞台,会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

推门而入,就能看到 360 度全开放环形吧台,无论坐在哪个角落,每一杯咖啡的制作过程都一览无余。吧台时时刻刻都保持整洁,节奏快而有序。
店里的咖啡选择极为丰富,从创意特调到经典的意式、手冲,应有尽有,且水平都挺稳定。

来这里,必点的是"咸摩卡",这是开业之初的一款原创饮品,如今已是店内与咖啡节上的绝对明星。
它在传统摩卡的基础上做了巧妙的革新:在可可粉中混入少许海盐,并将普通牛奶升级为浓度更高的冰博客提纯奶。
入口是奶酪般的浓郁咸香,甜与咸在杯中交织出绝妙的平衡,口感层次丰富,好喝不腻。

手冲也值得一试,因为今年他们开始了自烘焙,豆子的选择会更多,性价比也会提升。
我们喝了一支今年非洲的 TOH 冠军蜜处理,柑橘风味的主调从始至终贯穿其中,余韵淡淡的茶感十分优雅,喝起来就像一杯果茶。

意式咖啡按风味分为三个选择,分别是"深"、"甜"和"果",简洁清晰。
"甜"是一支埃塞俄比亚 ALO 村的金字塔日晒,毕竟是当红炸子鸡出品,本身的风味就很优秀,拿来做手冲绰绰有余,这里用来做 SOE 美式或是 COMBO,就非常有性价比!
美式喝起来以埃塞经典的柑橘调为主,而奶咖则是呼应了"甜",香甜似黄油曲奇。

除了日常出品好喝咖啡,这里还为咖啡爱好者准备了很多活动,是一个多元的交流平台。
它会不定期举办流动快闪、咖啡流水席,甚至邀请冠军咖啡师来店接管吧台,将业内的顶尖体验带到日常中,我们上次去,就幸运地邂逅了法国品牌 TANAT 的趣味快闪。

5
资深玩家工作室
能喝到老派经典单品
仙道咖啡

这家店的菜单非常有特色,特别是意式咖啡,一看就有强烈的个人烙印。
首先豆子就不同寻常,几乎都是极深烘焙,此外做法也很经典意大利老派风格,比如康宝莱(Espresso Con Panna,在意式浓缩咖啡表层覆盖现打发鲜奶油构成)、维也纳(Viennese coffee,奥地利特色做法,以咖啡豆与鲜奶油为主要原料,通过叠加滚烫黑咖啡、冰凉奶油与巧克力糖浆形成独特的三段式饮用体验)和卡布奇诺,在如今的咖啡馆都不太常见了。
用的机器也是比较怀旧的拉杆机萃取,现在用的人比较少,需要自己控制力度和压力,萃取可能不稳定,比较考验咖啡师的经验。但老板用起来得心应手,蒸汽声响,观赏性拉满。


我们选了一杯卡布奇诺 Cappuccino,不同于常见的拿铁和澳白,卡布奇诺对于奶泡的厚度、绵密程度,以及奶和咖啡的融合度要求更高,所以现在做的人越来越少。
这杯做成了黄金圈(黄金圈是卡布奇诺表面因浓缩咖啡与厚重奶泡分层形成的环形咖啡油脂圈,传统制作要求液面高于杯口但不满溢),对于奶泡的要求就很高了,不然很容易失败。
整杯咖啡液面上鼓起,像一枚液体的舒芙蕾,第一口是细密的奶沫,紧接着深烘豆的坚果可可香气,苦与甜同时抵达。

店里的咖啡豆来自北京和国外的不同烘焙商,除了经典的意式,也可以选择喝手冲。
吧台的装备很齐全,根据烘焙度不同,磨豆机和滤杯的选用都不同。
浅烘焙主要会用司令官 C40 手摇磨豆机,搭配 V60 滤杯,可以突出浅烘咖啡的风味;深烘焙咖啡用的是鬼齿刀盘的磨豆机,搭配扇形滤杯萃取,风味会更干净(这是日式深烘的一种常规搭配,醇厚度相较法兰绒而言略微欠缺)。

我们选了一杯浅烘的埃塞俄比亚摩卡,中温后有着饱满的果香;而深烘的一杯埃塞,整体也干净顺口。

6
值得慢慢感受的
特调优等生
M ē r coffee
在特调店越开越多,略显浮躁的市场环境下,这家 M ē r coffee 是我们愿意真金白银去追着喝的用心小店。
店里主打特调,选择很多,既有经典常驻,也有会定期更新的季节限定。

最喜欢的是一杯" b ō p ō m ō f ō ",名字就挺有趣。
用到哥伦比亚冷萃作为基底,本就清爽,又加入了低温慢煮的佛手柑和菠萝,提供清冽的香气和酸甜饱满的果味,最后叠加斑斓叶,添一股糯糯的清香。
整体喝起来既有层次又和谐统一。

另一杯常驻特调叫"有糯米",看起来像一杯热拿铁,现在这个季节喝特别合适。
咖啡用了深烘拼配做浓缩,牛奶做了处理,里面加入了红糖黄油和自制的糯米奶油混合,喝起来有着温柔的糯米香。
但不觉得特别甜,整体口感不腻,一大口下去特别满足。

作为特调优等生,除了菜单丰富外,更新也挺勤快,研发团队还是可以的。
我们在新开的西四店喝了一杯"银色山坡"。经典拼配的浓缩基底加入了扁桃仁奶和玄米,顶上是焙茶口味的奶油,第一口是淡淡焙茶清香混合着上面撒的可可碎,第二口是坚果香的拿铁,层次丰富。

当然除了特调,基础咖啡也不差,日晒埃塞的 SOE 喝起来有微微的柑橘果酸,虽然风味强度不高,但日常喝喝还蛮舒服的。
如果喜欢喝手冲,这里也有一些选择,比如从非洲的埃塞、肯尼亚,亚洲的云南和曼特宁,走性价比路线。
两家店还有一些摄影作品,坐在这里就像它的 logo 蜗牛一样,仿佛时光会自动慢下来~

* * *
上面的 6 家咖啡馆,有你喜欢的吗?你平时最爱去的是哪一家,欢迎留言分享!
店铺信息收好� �

我们去年写过的 8 家店在这里,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图文 - Coral / 编辑 - +7、mmr
设计 - 猪弟 / 后期 - 大桴
感谢花总、炒豆等北京朋友的推荐和帮助
感谢一起喝咖啡的所有人
利鸿网配资-利鸿网配资官网-南京股票配资网-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