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汽车市场变革驶入智能化竞争,从L2辅助驾驶到L4自动驾驶,已成为车圈的热词,尤其当特斯拉、小鹏等新能源车企争相推出L4级别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长期耕耘这一赛道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乘势再站上焦点,迎接狂热的资本涌入。
作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文远知行的每个动作都在行业和市场的聚光灯下。今年二季度,在中东地区等海外市场的助力下,文远知行核心业务Robotaxi营收大涨超过800%,至4590万元,创历史新高,占当季营收的36.1%,亦为2021年以来单季度历史新高。
两个历史新高引起外界对文远知行的高度关注,也对文远知行的掌舵人韩旭充满好奇。从履历看,韩旭是海外知名高校终身教授出身,“技术大拿”是他广为人知的标签,2017年,韩旭创立文远知行,从“技术专家”转型“CEO管理层”,他以学习型CEO自居,沉浸在热衷的自动驾驶事业中。
依照他的规划,Robotaxi服务将跟随城市基础建设共同起步、发展,直至成熟,与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公共交通形成优势互补,也能填补新区前期开发的交通缺口。
韩旭很忙,用他的话说“我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工作”。这次的专访,正是在他海外出差的空隙,从中国自动驾驶公司Robotaxi的发展现状、盈利时间表、融资回暖趋势展开,直击行业面临的等车难、车队规模等痛点,勾勒出文远知行及Robotaxi未来在韩旭心中的模样。
“只要比赛不结束,我永远拼尽全力。”韩旭说。
Robotaxi城市渗透“方法论”
第一财经:文远知行今年二季度财报Robotaxi营收出现暴涨,原因是什么?是可持续的吗?
韩旭:文远知行Robotaxi在北京、广州、阿布扎比等全球4个国家10个城市进行了测试或运营,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营收。今年二季度Robotaxi营收提升确实比较大,至4590万元,同比提升836.7%,在整个营收占比提升至36.1%,这个数字还会再努力提高。至于每个季度增长率是否能达到800%,目前我不会做这样的预测,但Robotaxi业务一定会稳定增长。
第一财经:最近文远知行在沙特拿到了首张自动驾驶牌照,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Robotaxi业务,是否主要受到来自中东地区Robotaxi增长的影响?
韩旭:是的,公司Robotaxi营收暴涨与中东地区的确有很大关系,中东各国对自动驾驶持非常开放的态度,对高端出行的需求很旺盛,而且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己国家和城市的交通效率。
每年我都去好多次中东地区,参加各种行业会议、投资会议,我亲耳听到沙特领导人说,当地政府2030年的愿景是将15%的公共交通车辆替换为自动驾驶车辆。阿联酋迪拜政府也是计划到2030年实现25%的出行自动驾驶化,所以文远知行在沙特运输总局、阿布扎比交通中心、迪拜道路与交通管理局等当地部门的支持下,持续在中东地区扩大运营范围和规模,提高运营时长,这直接影响着文远知行Robotaxi收入快速提升。
第一财经:特斯拉等其他自动驾驶公司也对中东市场非常感兴趣,你觉得中东有哪些因素吸引着自动驾驶公司涌入?
韩旭:我去过中东地区很多城市,每个城市的体量、土地资产、GDP等不一样,呈现出来的城市特点也不一样。目前,文远知行已经在阿布扎比半座城市实现Robotaxi的运营。但我特别想说一下沙特市场,它很适合做自动驾驶,尤其是沙特的首都利雅得。利雅得现阶段类似国内90年代,到处是建设工地、城区在迅速扩大、人口也在迅速增加。我每隔半年去一次利雅得,它的城市面貌都不一样。因此,我判断利雅得是一个很好的新兴市场,这个城市出行服务必定呈几何级倍数增长,因为城市面积扩大一倍,交通可不是简单扩大一两倍,而是一个比平方更大的增长。
其次,中东的能源非常便宜,油费、电费价格都很低,光伏产业也很发达。未来,公司对中东市场,特别是沙特利雅得等市场非常看重。
第一财经:所以说城镇化的程度会非常影响Robotaxi在当地的渗透?
韩旭:当然,最好的计划是在城市基础建设刚开始的阶段,自动驾驶服务跟随进入。如果一座城市已经发展很好,各方面都已经设计完善,我们再冲进去总是需要改变原有的东西。但是如果这个城市本身就在发展当中,我们跟随城市一同发展,那就不会存在改造的问题。
很多时候,城市新区面临着交通不足、人类司机不愿意去的问题,因为去了以后,返程可能拉不到活,所以偏远地区存在拒载现象。这种情况下,自动驾驶正好抓住这个机会,凡是人类司机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动驾驶可以补足,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国内外开拓城市的逻辑都是类似的,在合适的时间点,符合自动驾驶条件,文远知行都愿意去发展。比如国内除了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成熟区域,我们也在积极接洽进入雄安新区。
Robotaxi等车难与盈利时间表
第一财经: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的Robotaxi用车痛点之一,是高峰期等车时长在40分钟以上,如何解决。
韩旭: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讨论。
第一,当自动驾驶公司开拓一个新城市时,需要保证Robotaxi数量是足够的,这就需要公司跟当地政府深入地讨论交流,这非常重要。
第二,等车难突显了聚合平台的重要性,如果要解决在某个特定时间打到一辆Robotaxi,我想只能提高Robotaxi的数量。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多想要的是一辆安全、舒适、方便、干净的车。
第一财经:Robotaxi等车难是否与车队的运营规模较小有关系。
韩旭:肯定有关系,这里面有个经济模型,如果要保证高峰期两三分钟内能叫到车,是可以通过多投放车数量解决,但是带来的伴生问题就是低谷期会有大量闲置车,这是巨大的浪费,所以经济性和方便性是一定要综合考虑。
这也是为什么在城市交通里面,很多时候高峰期以公共出行轨道交通为主,并且通过动态的价格予以调控,倡导错峰出行。
第一财经:车队规模的平衡点是多少数量?
韩旭:布车数量很难一概而论,取决于城市的交通状况,如果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很发达,大家出行习惯也愿意使用公交,这将会是有益的补充,但每个城市不一样,我们进入每个城市,都是需要分城市甚至分城区,看个体特点。
第一财经:你怎么看“自动驾驶公司的盈利时间与车队的运营规模正相关”这个观点?
韩旭:如果单车毛利为正,那么公司盈利可能跟车的数量是正相关的。但影响盈利时间表的因素有很多。另外,车队的数量与公司的技术水平、政策支持、运营地点、运营水平密切相关,所以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并非车队数量越多,盈利越快,车队的运营规模只是盈利要素之一,还要看单车成本、运营成本。
我还想强调,安全性也很重要的。运行1000辆事故率较高的车队,不仅不能盈利,而且会对道路安全造成隐患。
盈利时间表这个事情需要研究得更透彻,比如说10个人盖一座房子,可能需要1个星期,但这不代表100个人盖一座房子,只需要1天。
自动驾驶行业竞争、分野与未来
第一财经:如何评价特斯拉Robotaxi试运营情况,对文远来讲是压力还是机会?
韩旭:我们很高兴Robotaxi能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受到关注,这说明Robotaxi本身的商业前景和社会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和公众接受并认可。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因为越来越多的Robotaxi入局,意味着技术、政策、用户接受等方面逐渐成熟。各家公司在技术路径、运营模式、车型选择方面有很多不同,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工具,遵循优胜劣汰,到最后,最适合市场、最安全、最经济实用的公司和服务留在市场上供消费者使用。
我觉得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多样化的选择,任何一个市场完全垄断不是好事情,充分竞争能够给消费者最好的服务。但目前特斯拉Robotaxi主要在美国奥斯汀试运营,且有安全员坐在副驾上,跟文远知行的运营范围、运营数量相差比较大。
第一财经:相对于2022~2023年,今年自动驾驶投融资回暖了?
韩旭:是的,今年国内外自动驾驶投融资状况远好于2022、2023年,也远好于2020、2021年,资本市场信心都在回暖,特别Robotaxi融资金额很突出。
资本寒冬的时候,好公司能够拿到少量的钱活下来,比较差的公司可能没钱,但是我觉得最核心的实质是这家公司本身的盈利模式、商业化规划、技术进展,投融资环境是一种外力,而且投融资经济环境是有周期性的。2018~2019年,行业投融资热潮很高、期望很高,但过了几年发现商业模式或者技术没有迅速实现,可能有点灰心。最近,众多自动驾驶公司商业化在逐步落地,大家看到希望了,资本市场又热起来。
第一财经:从2014年开始,自动驾驶公司已经经历了一轮洗牌。现在要“活下去”,企业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韩旭:我觉得核心还是技术,现在生存下来的自动驾驶公司核心技术能力还是很强的,无一例外。此外,企业组织架构、文化建设也很重要。这些东西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坚持做简单而正确的事情很困难。我们内部常常说,没有捷径可走。
第一财经:哪些是属于捷径?
韩旭:比如最简单的降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去掉激光雷达完全用摄像头?如果去掉激光雷达一定会更便宜,但是摄像头是否经过足够的物体测试,特别是小物体的检测是否足够稳定准确。要取舍,不能用质量欠佳的技术投入市场,我觉得一个公司最基本的是对安全有敬畏之心。
第一财经:自动驾驶技术迭代非常快,这会否带来路线选择的风险?如何抵抗这种风险?
韩旭:对公司而言,技术迭代肯定会有选择风险,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但我们有巨大的技术储备,端到端、VLA等技术路线都在做,同时得益于平台化战略,我们一套算法可以用在各个产品上,成本开销能够均摊在五六个产品上,实现有效成本控制。
第一财经:创业这几年有遗憾的事情吗?
韩旭:我觉得永远是有遗憾的。比如让一位画家画油画,他可以一直画下去,至于什么时候结束作画,这取决于画家什么时候不想再画。
类似的,我觉得学无止境,每件事情都有无限能改进的地方,何况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把无人驾驶做到大家都能用得安全舒适的程度。这意味着,你永远需要对事情进行取舍。我常常说一句话,完美是优秀的敌人,英语是The perfect is the enemy of the good。我们只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做完,无法要求每个方向都尽善尽美。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黄琳
相关阅读德国慕尼黑将作为双方联合Robotaxi项目的首发城市。
98 09-08 14:32公交从杭州西站驶出后,智慧路口的激光雷达与摄像头实时扫描路况,车载终端同步接收信号灯倒计时信息。
17 09-02 11:00唱多、唱空交织,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成熟。
278 08-15 11:36汽车资本故事难讲,取而代之的是AI、机器人故事。
5 274 07-24 15:2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利鸿网配资-利鸿网配资官网-南京股票配资网-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